近日,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公安部、应急管理部等七部门共同印发了《火灾统计管理规定》(消防〔2025〕17号,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结合长期的办案实践经验以及对相关法律规范的研读,我们对《规定》进行了逐条分析和解读。
Sichuan Suit Dynasty Law Firm
(https://www.119.gov.cn/zfxxgk/fdzdgknr/zcfg/2025/49017.shtml)
总体而言,新《规定》在继承旧《规定》(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基本框架的基础上,通过拓展统计覆盖范围、优化技术标准、强化数据治理与监督机制,构建了更加契合现代公共安全需求的火灾统计体系,彰显了从“被动统计”向“主动预防”的治理理念转变。在部分关键领域,新《规定》还实现了从“定性”“原则性”表述向“定量”“明确界定”风格的转变,这将为基层人员的具体操作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明确的要求。

2025版《规定》进一步凸显火灾数据信息在公共安全治理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与《“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紧密衔接;同时,其强调事前预防的重要性,与《消防法》“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总方针高度契合。
在此基础上,2025版《规定》充分考虑到旧规自施行近30年来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漏洞并形成一定积弊。因此,新《规定》对火灾统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规范化”要求,旨在弥补短板、堵塞漏洞,提升火灾统计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本条款明确了《规定》的适用范围和管辖权主体,是《消防法》第四条的具体细化与落实。《规定》详细划分了不同领域的火灾统计管理职责,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同时确保所有相关数据和信息最终汇总至消防部门。这种机制既保障了火灾统计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又充分发挥了消防部门的专业优势,提升了火灾统计工作的整体效能和科学性。

本条明确了火灾统计的原则性要求,规定火灾统计的基本任务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掌握火灾信息。这一要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八条中对数据质量的要求一致,体现了火灾统计工作在数据质量上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旨在为公共安全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
同时,消防救援机构和其他相关部门将依法独立行使统计监督职权,对统计造假等行为进行追责。这意味着一旦出现弄虚作假行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将面临违规违法处罚,从而有效保障火灾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一严格要求,必定会对如火灾直接经济损失统计等工作产生实质性影响,因此,有必要将火灾损失统计工作纳入火灾调查的重点内容,与火灾统计工作统筹考虑,确保统计结果经得起推敲和审查。

火灾统计调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实施必然需要一系列配套文件的支持。例如,在火灾损失统计方面,现行的行业标准《火灾损失统计方法》(XF185-2014)仍在使用。然而,随着《火灾统计管理规定》的更新,相关配套标准也在不断完善。据我们从受邀专家征询意见等渠道了解,新的《火灾直接经济损失统计方法》也将配套出台。这一新标准将对火灾直接经济损失的统计原则、方法和步骤进行更细致的规定,进一步优化火灾损失统计工作,提升数据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本条明确了火灾统计内容的具体要求,包括起火时间、地点、原因、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在当前的实务操作中已是不可或缺的基础要素。然而,过去在直接经济损失统计方面,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灵活性和不够严谨之处。此次《规定》对此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可能会对实务工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促使相关工作更加规范和精准。

沿用时空上失控的燃烧即火灾的定义,但对《规定》的统计范围作出较大改动,如对车、船、飞机、爆炸物的火灾从包含改为排除(内涵有区别,车辆、船舶限于事故引发而非自燃,飞机的定义延伸到无人机等其他类型的民用航空器,具体可在个案中分析研究),这应当是出于与其他部门事故处理机制划清管理边界,避免职责交叉和统计重复。

这条规定最重大的修改是将死亡数据的统计时限从旧规的7天延长至30天。这一调整主要是因为旧规的7天时限在实践中存在较大操作空间,容易被相关主体利用,将严重事故轻报,以“大事化小”。现有医疗技术水平对“吊命”有诸多成功案例。2024年国家卫健委统计表明,火灾伤者中15%在7天后才会出现器官衰竭。7天时限在主客观均不再适应火灾死亡统计的宗旨。典型案例如2024年青岛化工厂火灾,相关部门按7天标准上报死亡5人,但30天后统计死亡人数上升至8人,引发了公众对政府数据公信力的质疑;2023年长沙物流仓库火灾中,企业利用7天补报截止时间差,成功规避了应急管理部门的处罚,仅支付了民事赔偿金。2024年应急管理部在江苏、广东试点“伤亡数据链”区块存证,要求医院实时上传伤者信息,自动关联火灾编号,突破7天/30天人为划分限制,未来可能进一步通过技术手段弥合法规衔接漏洞。
四川蜀鼎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
专业领域:火灾事故赔偿&保险理赔,18年200件火灾案件办理经验。
原保险集团公司理赔中心总经理;中国消防协会火灾原因调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价格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火灾损失评估)、四川省法学会保险法学研究会理事、一级注册建造师、资深保险公估师、四川大学硕士。办理的典型火灾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出版社》收录于“2023年度案例50佳”书籍。首次将火灾事故蔓延扩大的成灾过程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仿真应用于我国司法审判之中,并取得良好效果。多次为《北京晚报》、《新京报》等知名媒体提供火灾事故专业咨询意见。亲办千万级的保险理赔案件数十件,累计处理各类财产保险及工程保险理赔案件数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