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蜀鼎论坛
向法律人推介社会资本理论
点击次数:804
日期:2010-11-15

魏东 

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研究发现的资本论主要是针对政治经济学的,那么,社会资本理论可能具有更为突出的“政治社会学”意义,其对于现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特殊启迪作用。因而,刑事政策和刑事法治理性的研究方法中必然有社会资本理论的身影。

法国社会学者皮埃尔·布迪厄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中提出了社会资本理论以后,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亚历詹德罗·波茨、罗纳德·博特、罗伯特·普特南、美籍华裔林南、美籍日裔弗朗西斯·福山等学者,进一步研究发展了社会资本理论,[1]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学术震动。可以说,社会资本理论自上个世纪80年代由社会学家提出以来,迅速成为全球学术界持续关注的重大学术热点,赢得包括法学界、刑事政策学界、政治学界和经济学界在内的各门学科的广泛认可,获得了哲学方法论和解释范式创新论的基础前沿理论地位。

本世纪前后开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开始引介并研究社会资本理论,[2]目前业已取得比较可喜的进展,在中国法学界、社会学界、政治学界、经济学界、政策学界、哲学界等领域获得了比较一致的推崇,各门学科开始自觉采纳并深入发掘其方法论价值。

社会资本理论对于刑事政策与刑事法治理性研究的方法论意义在于以下几点:(1)对于刑事政策环境资源之新诠释。社会资本是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指那种嵌入社会网络中的、以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为依托的资源。其中,社会关系强调的是个体与社会网络间的纽带关系,社会结构强调的是社会网络的组织形式;资本,就是期望在市场中获得回报的资源投资。[3](2)对刑事政策行为之新考量。社会资本理论为刑事政策研究提供了新的解释范式,从社会文化角度解释犯罪原因并整合现有的犯罪原因论研究成果,从更为人性化的角度去研究刑事政策活动并为更为合理的控制犯罪对策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增加社会资本可以提高政府的刑事政策能力、增加刑事政策效果,“从现代社会资本内涵看,提高刑事政策活动中的社会资本,就是强调刑事政策活动中的公民参与,公民参与是现代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社会资本存量,……宏观而言,增加社会资本存量可以预防犯罪的发生;微观而论,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犯罪生成有着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到相应的刑事政策。因此,从社会资本角度来反思和发展现行刑事政策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4](3)对刑事政策功能之新评判。与社会资本理论相关联的社会支持犯罪学理论强调:社会支持,是指当个体有需要时,来自于社会网络中的他人的同情和资源给予(社会同情和资源给予)。社会支持犯罪学理论从人的理他动机视角探寻犯罪原因,从社会支持角度寻求预防犯罪对策,倡导一种主动的、内在的、非强迫性的积极刑事政策,构建预防犯罪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政府层次的社会支持、群体层次与个体层次的社会支持等。社会支持的功能包括:具有缓冲器功能,可以培养人的利他观念与行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方向,是社会控制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可以减少犯罪的可能性。[5](4)对刑事政策价值目标之时代理性权衡。与社会资本理论相关联的社会公正论,亦可以从社会资本论本身理论逻辑中获得某种新的诠释,从而更加有利于突出现代刑事政策之人文关怀立场。

——————————————————————
特别致谢:本文介推社会资本理论的最初写作动机及主要参考文献均来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之最终研究成果《基于社会资本解释范式的刑事政策研究》(上海市委宣传部2010年编印),因而也可以说本文系该课题最终研究成果之读后感,特此说明并向该课题组成员致意。


[1] 外国学者公开发表的相关论著已有部分被翻译成中文并在中国出版,如:(法)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李猛、李康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美)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邓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美)托马斯·福特·布朗:《社会资本理论综述》,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2期;(美)罗伯特·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王列、赖海榕译,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美)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张磊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彭志华译,海南出版社,2001;(美)弗朗西斯·福山:《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重建》,刘榜离、王胜利译,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 中国学者迄今为止已公开发表的相关论著主要有:包亚明主编:《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杨雪冬:《社会资本:对一种新解释范式的探索》,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3期;田凯:《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及其局限性》,载《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1期;王思斌:《混合福利制度与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发展》,载《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一辑),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张文宏:《社会资本:理论争辩与经验研究》,载《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4期;陈盼:《社会转型与社会资本重构》,载《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周红云:《社会资本:布迪厄、科尔曼和帕特南的比较》,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3年第4期;安民兵:《社会资本:共识与争议》,载《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牛喜霞:《社会资本及其本土化研究的几点思考》,载《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梁莹:《社会资本与我国的草根民主》,载《天府新论》2004年第6期;卜长莉:《布尔迪厄对社会资本理论的先驱性研究》,载《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6期;卜长莉:《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安素霞:《社会资本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印制,2005;燕继荣:《资本理论的演进与社会资本研究的意义》,载《学海》2006年第4期;燕继荣:《投资社会资本——政治发展的一种新维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张凯:《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当代中国信任问题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印制,2006;陈柳钦:《社会资本及其主要理论研究观点综述》,载《东方论坛》2007年第3期;吕凯:《社会资本理论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分析》,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印制,2007;林聚任等:《社会信任与社会资本重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杨海龙、楚燕:《社会资本与“互构”的社会支持》,载《理论导刊》2007年第7期;卜长莉:《社会资本是社会支持的重要渠道》,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研究成果:《基于社会资本解释范式的刑事政策研究》,第29页,上海市委宣传部编印,2010。

[4]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研究成果:《基于社会资本解释范式的刑事政策研究》,第7页,上海市委宣传部编印,2010。

[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研究成果:《基于社会资本解释范式的刑事政策研究》,第175—196页,上海市委宣传部编印,2010。

分享至 :
TOP
电话:028-860264638602646486026465
传真:028-86026664
地址:成都市益州大道北段锦辉西一街布鲁明顿广场2幢1单元19楼
蜀ICP备09016176号
网站建设/网站设计:驰创数码